1. 什麼是「學習」?
談到中文的十二篇範文,各位DSE考生都應該背得滾瓜爛熟,對很多問題都得手應心,例如《魚我所欲也》用了什麼論證手法,達到了什麼效果。相信你應該心中有數,但面對以下問題,你將如何解答?
請用兩個詞語總結以下指定文言經典篇章的內容,答案將會在文末揭曉。
《論仁、論君子》、《魚我所欲也》、 《始得西山宴遊記》和《岳陽樓記》 | 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(請把答案填在橫線上) |
《論孝》和《出師表》 | 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(請把答案填在橫線上) |
為什麼當問「《魚我所欲也》用了什麼論證手法,達到了什麼效果」時,你可以迅速回應,但要你用兩個詞語總結三篇文章的內容,卻有口難言?其實我們的知識有分兩種,分別為真正了解文章的「深層知識」,以及單單了解寫作手法的「淺層知識」。
我們身處資訊爆炸的時代,對所有知識進行深度的認知是不可能的。擁有大量的「淺層知識」可以方便你快速地與某方面的領域探討相關知識,或者與各種人溝通,所以亦不是一件壞事。但「淺層知識」與「深層知識」的關係好比鏡中的鮮花,前者雖有鮮花的嬌艷,卻缺少鮮花的芳香,未能夠解決實際問題和用簡單的語言解釋概念。
因此,只擁有「淺層知識」會帶來危機。談回剛才的例子,你認為自己其實已經明白了十二篇範文,但其實並不是,當問你更深入的問題時,就可能回答不出來。更糟的是我們一開始就被誤導或者去誤導其他人,就如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理查德‧費曼(Richard Feynman)說過的一句話:「你不能欺騙自己但你是最容易被欺騙的人。」
2. 如何不被自己「欺騙」?傳授你超速學習法 「費曼學習法」
不被欺騙的最好方法,就是應用批判性思考和深入的學習,而「費曼學習法」正正可以訓練這兩種能力。「費曼學習法」靈感源於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理查德‧費曼(Richard Feynman),這個方法適用於任何人,如果你是以下這三種人就更應該使用這個方法:
- 只是知道表面簡單的知識,但係沒辦法掌握核心深層的知識
- 即使明白到深層的知識,但很快就會忘記
- 要花很長時間才可以完成學習
現在只需4個步驟就可解決以上問題,達到快速學習,記住重點:
步驟1:選擇
首先,選擇一個你想要學習嘅主題/技能(例如《出師表》),然後拿出一張白紙,想像你教授該個主題的老師,在白紙上寫下你想教授的內容。
效果:這樣你會清楚知道到底你對那個主題有多少理解,會否有不清楚的地方。
步驟2:回顧
如果第一步進行得不順利,千萬不要灰心。這時,你可以重溫學習資料,重新學習你不清楚的部分。溫習完畢後,可以回到步驟1,繼續寫你想教授的內容。
效果:溫故知新,針對弱點練習。
步驟3:整理+簡化
之後,你可以嘗試用簡單的語言解釋學習的主題,如果發現內容冗長或解釋欠詳盡,就代表你還未完全了解學習內容,可以嘗試簡化、整理,組織內容。
效果:嘗試“內化”知識,真正了解內容,令答案變得更有說明力,亦可以訓練獨立思考能力
步驟4:傳授
如果有時間、有機會,可以試下將步驟3所整理嘅內容,試教一個對該主題/技能毫不熟悉的人。如果他都學會了,就證明你已經學習到深層核心知識啦!
效果:把課本所學的知識應用於日常生活,活學活用,進一步鞏固知識。
只要不斷重複上述4個步驟,就可完全熟練相關主題,達致2大學習核心:
- 準確運用簡單例子解釋抽象概念
- 靈活引用不同資料組織內容充實具體、具說服力的答案
3. 為什麼「費曼學習法」會更有成效?
其實學習可分為主動學習同被動學習,主動學習是以「輸出」的方法學習,例如小組討論、教授他人或馬上應用知識;被動學習就以「輸入」的方法學習,例如日常上課、閱讀參考書等。
而根據美國緬因州的國家訓練實驗室研究提出的「學習金字塔」(Cone of Learning),主動學習成效大於被動學習,而費曼學習法提倡用最高學習效益嘅「教授給他人」(Teaching Others)方法來學習新知識。
文言文篇章總結答案:修身和處世;家國與人倫(答案言之成理即可)
答案來源:https://www.edb.gov.hk/tc/curriculum-development/kla/chi-edu/nss-lang/settext-index.html
除了以上的小技巧,以下的星級筆記也是助你提升分數,提高學習效率的好幫手:
延伸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