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lowclass

搜索文章

想令子女從此主動讀書?首先要學會分辦孩子的「學習類型」!

目錄

1. 先分辦好孩子的學習類型

孩子的學習類型大致可以分成3類:

如果你發現你的孩子是…建議
第1類:記憶力強可使用生字卡(Flashcard)學習和溫習、將艱深知識形象化,如「聽」字,可以拆解成「耳」、「王」、「十」、「四」、「一」、「心」。

當文字賦予成意義或故事,孩子便容易記住。
第2類:喜歡玩針對不愛坐定寫字的小朋友,建議使用白板筆、Lego模型和泥膠代替字筆溫習,亦可以多給小朋友小小任務/遊戲中學習,他們便會記得及做到,

例如,當帶孩子到超級市場買東西時,要他們說出零食的英文字詞才買給他們,以少少的獎勵鼓勵他們學習。
第3類:自律性高、做事自動自覺的這種小孩多數上課聽幾次就會記得,集中力、聆聽力較好,家長可以采用“陪伴”方式教導/利用心智圖(Mind Map),協助孩子將知識有系統地歸類及聯繫。

例如「橙汁」,首先可引導孩子聯想到果汁、然後不同種類的果汁、再然後聯想橙色的飲品,例如芬達,然後再聯想起其他顏色的飲品等,這樣透過不同的聯繫,不單能強化孩子的記憶和聯想力,亦可豐富學習詞彙。
其實只要細心觀察,就會找出孩子的學習類型,選出合適的溫習方式,令考試更事半功倍!

2. 能培養閱讀興趣就是「贏在起跑線」

俗話說得好:「沒有吸收,何來輸出。」

閱讀對孩子的Reading Comprehension(閱讀理解)、Grammar(文法)、Vocabulary(英文字彙量)、Proof Reading(校對)都有很大的正面作用,很多喜歡讀書的小朋友是不用背Grammar,因為他們看得多,知道「We」之後是「are」、「I」之後是「am」、「She/He/It」之後是「is」。

根據 紐約時報,只要是孩子願意每天拿起書看,甚麼書也是好書,閱讀該由興趣出發,無興趣就無習慣,當拿書看成為興趣,閱讀習慣就會出來。家長應該要投其所好,看甚麼書的決定權應該在小朋友,不是家長。

而且邊閱讀,邊朗讀的效果會較好,這樣除了學會文法外,亦可學懂讀音。

3. 「不要把答案餵給孩子」

如果孩子已經成功培養閱讀習慣,能夠自己坐在一邊,家長就盡量不要坐在椅子旁邊陪孩子做卷。

「咁簡單都唔識,依個咪________,依個對依個!」

「睇下依個,所以依個就係依個。」

「記唔記得堂上講過咩,所以依條數係咁做」

上述對話是否耳熟能詳?這就是為什麼家長不宜坐在孩子旁看著他們做功課的原因。

看到子女不懂做題目,坐在旁邊愛子心切的家長很易忍不住「提水」(把答案告知小孩),但正因如此令孩子失去了鍛煉自我解難能力的機會,做功課時,家長能陪伴在側,但日後考試時,孩子總要自己解題,完成試卷。

由此,專家有以下建議:

  • 家長應該教孩子遇到不懂得的問題留空,先做下一題。當完成所有認識的題目後,再回到不懂得的問題,自行思索解決方法/尋找老師協助
  • 如果家長檢查功課時,發現小孩做錯了,如時間許可,不要立即指出其錯處,宜叫他自讀三次,從中看他是否察覺到自己的錯誤, 如果他看到就會改,如果他看不到,可詢問:「你再看真一點?」,但家長要控制情緒,再嬲也不能發脾氣、不能動怒,因為這樣做可達到目的:
    • 要讓他自己找出錯處,而不是由我們「餵」他,畢竟看了數次都不知道自己的錯處,即代表他未能掌握知識,你說答案出來「餵」他也於是無補
    • 訓練小孩子的Proof Reading(校對)能力
  • 如功課是不計分的,寧願讓老師批改完之後帶回來,孩子就知道自己錯,不應該當場拆掉子女的功課,會極度傷害其自尊心和自信,畢竟他們曾經努力過,就如你用心熬出來的湯/煮的菜,因為一聲「難食」,就被一手倒掉一樣,是何等傷人心。

若要成績好,唔好盲目補。搵補習,最緊要

超過10,000位家長和學生已加入,超過1,000位優秀的補習老師。跳過中介,直接聯繫補習老師 ??

立即下載Flowclass App!一個平台,搵哂補習社、私補老師、興趣班,並推介最啱心水課程 ?


4. 做試卷要有序『不心急,最緊要快』

小朋友平時做功課成績好,是因為不計時可以慢慢寫,但考試時添加了時間壓力,水準就大打折扣。

所以熟習考試模式是很重要,這就是解釋了為什麼有學生明明英文能力很高,但他每次考試成績也剛合格,就是因為他沒有考試的技巧,做卷訓練如下:

  • 培養小孩看問題的習慣,要劃下題目關鍵字,方便自己作答和避免失分
  • 準備計時器,一份卷 40分鐘,家長可以拆開每個部份(Section)來做,每完成一個 Section 就跟小朋友對答案
  • 教他們檢查試卷,讓小朋友帶間尺蓋著答案做多一次,自己觀察是否有錯
  • 遇見不懂得的題目先跳過,先完成自己懂得作答的題目,回頭再做
  • 家長不陪讀:因為遇到不懂的題目無人可以即時問,孩子自然形成按時先做懂得作答的題目的習慣

5. 不要吝嗇對孩子付出的讚賞

無論考試成績如何也不應該拿孩子與其他孩子比較,因為要贏的是自己,每個孩子也是獨一無二。

建議家長多讚賞及鼓勵小朋友付出的努力,而不是成績與結果。

如果家長不擅長某一科目,不妨放下身段,叫小孩教自己,跟他一起找答案,不懂便去學。以身作則,體驗子女學習時的困難,一同面對,亦可以增進彼此關係。

延伸閱讀:

【讀書技巧】學習時專注力不足? 神科學生教路,助子女溫習事半功倍

【你的孩子有犯以下的錯嗎?】7個DSE讀書必要注意的大忌

分享

令您的課程更多學生報讀

打造一個能夠真正吸引學生報名的課程網頁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