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 認清自己嘅學習狀況
雖然這一項為首要,可是卻被很多人忽略,因為在認清自己如何進步之前,你一定要知道自己的具體學習情況。這一個情況就像去看醫生一般,必須說明自己不適之處,醫生才能對症下藥。所以在你開始做任何事情之前,請你認真分析以下幾項:
1. 你各科的進度:因為今年一共停課3次,你的學習進度一定受到影響,所以你必須要知道自己的進。你可以對比一下自己的學習進度及學校正常情況底下的學習進度,以便了解自己的情況和落差,例如到校網查看原本的teaching schedule,或者直接向老師查詢。
2. 你overall的學習情況:這包括認清你比較強/弱的科目。這一項分析應該不困難,只要根據自己的成績表分析已經足夠。⠀
3. 你每一科的問題:這一項要求你根據過往的tests/exams,並深入分析自己在該科目的表現,了解自己對該科目的能力,
eg. 如果你中文科的表現較差,究竟是個別一份卷的問題嗎?如果是卷二,問題是出現在扣題、結構、還是例子的方面?如果是卷三,問題是出現在語境意識、特色及意義、論點、扣題,還是其他原因?
eg. 如果你中史科的表現較差,問題又出現在何處?究竟是自己對課題內容的理解,還是對題目的誤解?
如果有需要,更可以參加我的諮詢服務,透過skype/zoom分析你的過往考核,分析一下你每一科的問題
2) 訂立學習目標
目標對於你的部署很重要,除了能夠作為你的動力,更可以為你認清溫習方向。這些目標分為:
Macro (大型)
– 你希望就讀大學那一個學科?(沒有明確的目標也不需要擔心,只有少少方向都可以)⠀
– 就讀這一個學科,DSE大概需要幾多分?這一個亦都會成為你整個DSE 目標的分數⠀
Micro⠀(小型)
-你每一科希望得到什麼成績?(為各卷訂立目標更佳)⠀
3)Devise一個實際的study plan
根據步驟一和二訂立一個study plan,將你在這一段期間各科須作的準備列出來,e.g. “我要溫習 econ credit creation PP (90-16)”,這一個study plan應該要幫助你達成以下幾個目的:
1. 追趕進度
如果你學校在疫情之下進度沒有很大的落差,你可以略過這一個目標。如果你是behind schedule的話,追趕程度便是必要。例如在正常情況下學校應該教到ch9,但是現在只是教到ch6,那首要便是完成ch7-9,否則升上中六後便會非常辛苦。
2. 針對你的問題⠀
根據你第一項的分析,你可以考慮如何改善各方面。例如,你議論文結構較差的話,你便可以訓練自己的作文框架,欠缺例子的話就可以背一些百搭例子(e.g. 可以購買我的《萬用神例集》,每個禮拜背2個);文言文仍需進步的話,或者說話立論有困難就可以多看YouTube的說話示範、多作練習;卷三有困難亦可以訂購我的中文卷三video course,或者自己多操練。其他科目都一樣,可以針對自己的問題去訂立須做的事。不清楚自己的需要的話,你更可以參加我的一對一諮詢服務,我會為你作出最個人化的建議!
3. 重溫之前學過的課題
對於有明確syllabus的科目(即是英文以外的科目),最佳的起點便是重溫學過的課題,e.g. 重新溫習課本/操練試卷。
4)坐言起行
這一項是成功的第一步,不可以忽略。中學的每一年開始時都需要goal setting,我當時立下每日重溫當天課程的目標,可是每年都只是紙上談兵。立下「我要努力讀書」的目標不難,可是實際行動並不容易,所以,大家千萬只想著要溫習,要take action!
其中一個推動自己的做法就是每日記錄自己的進度(無論是利用notebook,還是IG post,這一些小行動都可以給予你一個sense of achievement,同時能夠逼使自己溫書)
5)心態調整
這一項需要一段時間,因為突然的「應屆考生」身份可能不容易適應,很難有真實感,會開始擔心,會逼使自己在睡覺以外的每一刻都要溫習。
面對突然的身份轉變,唯一的方法就是慢慢適應。最好循序漸進,不要強迫自己短期內適應。當時我升中六的時候基本上每日溫書/補習/補課,浪費任何時間我都會覺得很內疚,覺得自己很懶。有一天,補課結束後,我並沒有即時回家,卻跟家人到某商場逛逛。可是,我竟然在期間突然開始大哭。回望當時,我覺得當時的心態有點荒謬,其實是一時未能調整心理狀態,要求自己由沒有溫書的狀況突變無時無刻都溫習)。
所以我希望在此提醒大家,千萬不要突然要求自己變成24小時運作的溫書機器。如果你強迫自己每分每秒都要溫習,你的motivation應該不會能夠長期維持,亦都會給予自己很大的壓力。記住要給予自己休息的時間,不時為自己放鬆。
那動力應該如何維持?你必須要記住自己訂立的目標(e.g. 讀medic?讀歷史?,etc.),當年暑假我亦都follow了很多studygram,見到同屆的考生努力,亦都提醒了我不能鬆懈;所以follow一些studygram亦是一個好方法。
6)是否應該預習?
有些人會提倡暑假開始預習(這是指預習正常情況下學校在中六教授的課題);我當時並沒有預習,當然,這一項因人而異啦。如果你覺得自己學校的進度較慢,或者你覺得你需要更多時間理解課題/預計自己中六schedule較緊,你便可以考慮開始預習,不過前題是要你對學過的課題達成 80% 明白+熟悉。否則,我認為你應該先理解清楚現有的學科題材。
7)是否需要安排timetable
很多人會提倡為自己整理一個timetable,就如學校上課一樣,建立嚴謹的規定 (e.g. 各科溫習的時段)。我自己並不適合這一個方法,過了幾天後便放棄了,因為我不能跟隨schedule,e.g. 2-5pm規定時間溫習econ,5-8pm溫習中文,可是到了5pm,我卻情願繼續完成所有econ題目,因此放棄原訂的時間表。這個做法故此因人而異,我個人認為不需要訂立rigid的timetable,所以我只是寫下to-do list而已。
8)每日需要溫習多少時間?
我覺得加上補習班所用的時間,大概需要8-12個小時左右,但你一開始只時覺得難以適應的話便可以循序漸進,由第一個禮拜8-9 小時,增至第二個禮拜10-12小時。可是,溫習所需的時間並沒有特定規劃,不是花更多時間溫習便一定有好成績,而花更少時間溫習便會得到較差的成績。
9) Study smart
正如我之前所說,成績及溫習時間並不成正比,所以大家需要study hard之餘亦都要study smart!如果你採用錯誤的方法溫習,你花盡所有的時間溫習都不會有成效。E.g. 當年的暑假,我幾乎每天都在寫筆記+補習,之後才發現我寫下的筆記完全沒有幫助,結果浪費了一個暑假(不是說所有筆記都沒有用)。
10) 切勿高估自己的效率!
很多時在溫習的起初,我們都會雄心壯志,覺得自己應該能夠在暑假內完成多項溫習,例如妄想自己完成各科目課題的pp+重溫所有學過的課題+重溫所有補習筆記。我當年雖然為自己寫下每一科的to-do-list,可是結果只是完成了0.001%…老實說,雖然已經考完DSE,但是我起初訂立的事項也未能夠完成,那是因為我高估了自己暑假期間的動力,定下過高的目標。所以我在此奉勸各位為自己set一些合理而achievable的溫習計劃,不要將自己當作超人一般。
原文作者:
DSE High Banana (@dsehighbanana)
延伸閱讀: